舉例來說,傑佛里・喬叟(Geoffrey Chaucer)的《坎特伯里故事集》(The Canterbury Tales,1390年代)或珍・奧斯汀的《傲慢與偏見》(Pride and Prejudice,1813年),就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社會情態。
大家的慈悲心,讓防疫工作可以更加順利,也減輕了第一線醫護及防檢疫人員的壓力。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,初步理解案32為非法移工,在2月16日結束看護案27的工作後,又前往另一家醫院單獨看護另一名患者,目前正在調查她於2月16日至2月24日間的社區活動史,也將公布她院外活動足跡。
義大利「武漢肺炎」疫情擴散:229例確診且多找不到來源,旅遊建議升級「警示」 中東「武漢肺炎」疫情擴散:伊朗12人死亡僅次中國,各國出現確診都與伊朗有關 台灣再添1確診個案,遭感染外籍看護2/16-2/24活動將公布 疫情持續延燒,指揮中心今日也再公布一位確診病例,為案27(北部80多歲男性、無出國史) 的看護,是我國第32例確診個案。而為落實感染控制,進出病房都需要採登記制,也要問TOCC(旅遊史、職業史、接觸史、群聚史),避免發生院內感染,也規定每名住院探病限2人、陪病只能1人。而要前往一二級疫情地區,則需向各服務醫院申請報准,並且返國後要針對前往的區域風險,做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,14天內不得從事醫療照護服務,產生損失將按照特別條例與相關規定給予全額補助和補償。指揮中心說明,案24的家屬共12人,除案25、26為陽性確診,其餘10人均為陰性。疫情為第三級的地區,除非特殊情況否則禁止前往。
第一級與第二級的地區,這段期間暫緩前往,除非報准才能前往。這些限制也包括轉機在內,將自2月23日起實施至6月30日,將視疫情發展縮短或延長限制。經濟統合的動力,不可能混同文化本質和價值認同的差異。
代表大區塊思考的「季辛吉主義」在美國也會退出主流。民主黨必須堅持傳統左派的「民主全球主義」,必然和支持全球化,和中國自由貿易中獲得大量利益,一向為民主黨支持骨幹的大跨國公司集團,產生衝突,民主黨內部意識形態一定分裂。假如季辛吉主義今日仍然盛行,中美間不會有「貿易戰爭」,最多只是「貿易爭端」。所謂超越藍綠、共表、互表、各自表述,已經是過時的假議題。
由第二、三世界級的亞非國家為主力的聯合國及其附隨組織,會逐漸失去其功能和聲譽,WHO的那位秘書長的表現是個難以恭維的案例。若用反對戴高樂主義的觀點:今日歐盟的困難多少可在法國內政上的停滯不前而顯現出來。
統一貨幣歐元的命運?沒有歐盟勢力幫助與支撐,僅靠自身能量,法國一定陷入政治文化左右派別的「精神分裂」。文:韓非 地球不再是平的,全球主義將成過去。法國沒辦法解決現時國內左派和右派政治的衝突,如何和德國共同帶領歐盟?德國往後的發展必為「右傾」。六、七十年代,法國戴高樂總統就看得很清楚,他反對英國加入歐盟,認為英國只是「新羅馬帝國」美利堅的特洛伊木馬。
聯合國逐漸會淪為政治宣傳,爭奪國際公共關係的場所。這是台灣在此新世界變局中首要的認識。民主黨為取得美國內政意識型態的優勢,必須發動對中國的「人權價值戰爭」。現時的「武漢肺炎」疫癘,更會促成這個趨勢。
事實上,歐盟應該只是「德法軸心」為主體。對中國現今所能控制的廣大領土,內政不修,難與時變異的中共政權而言,「一個中國」己經是個很大的挑戰,遑論其它?台灣的年輕新世代應很容易認識到此新世界的到來。
台灣需在雙邊世界的新秩序中尋找自己,在新供應鏈中建立自我不可或缺的地位。必然更強化「雙邊同盟」、非楊卽墨的國際政治潮流。
中美間「貿易」和「價值」兩大戰爭,加上「強權爭霸」的民族主義情緒,冷戰必然形成,壁壘分明。歐陸如此,何況用集權、政治壓制的一統帝國,如何應付此種變局? Photo Credit: AP/達志影像 顧及政治發展、文化價值的雙邊式的經濟同盟是新潮流,一條鞭帝國式的「大區塊主義」會消退走在馬路上 台灣自1960年代開始推動管線地下化,從最初的雨水、自來水管線,到後來的電信、天然氣、污水等管線都開始埋入地底,路面上於是出現各式各樣的孔蓋,便於進出維護。這些孔蓋看似貌不驚人,但仔細觀察,便會發現一些迷人的細節與花紋。這個「司公水來自省灣台」孔蓋或許早已不合時宜,但它仍舊安靜地立在一些房子的角落,見證台灣的歷史變遷。它們有什麼樣的故事呢?找一天,回到幼年時候的你,到路上蒐集有趣的馬路徽章吧。
每家門前幾乎都有一個矩形的小蓋子,裏頭盛裝著一個量水器,用以計算流入家中的自來水量。有民眾將德國人更換人孔蓋的影片對比台灣,指出德國人的技術比台灣高明許多,我們應該效法,但也有人說台灣的鋪設工法同樣精細,只是工作細心程度的差別。
原來,1999年台灣精省,「台灣省自來水公司」在2007年才正式更名為「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」。上頭標示著「量水器」或者「水量計箱」,早期的蓋子上方還寫著「台灣省自來水公司」的字樣。
顧名思義,這是接連著雨水下水道,讓雨水流入,避免下雨天路面淹水的設計。或許有些騎士已經對現代的馬路習以為常,閃躲路面上的坑洞是重要的維生技能,也或許隨著政策調整,某天我們將不再能看到那麼多的孔蓋。
有別於道路旁明顯的「水溝蓋」,雨水孔蓋大多為圓型,數量眾多,位置分佈在道路上,外觀留有部分孔隙讓雨水流入。由此可以想見書寫習慣改變所帶來的衝擊。為了提高路面品質及簡化地下管線,中央政府也在2000年頒布共同管道法,期望能將各種地下管線收束在共同管道中,大幅地簡化地下管線系統,減少路面孔蓋數量。什麼是「人孔蓋」? 一般人常說的「人孔蓋」,來自英文manhole的直譯,意思是恰好能讓一個人通過,進行檢修的入口。
以及可供人員進出維修的「人孔蓋」。小長方形,方便人員手工操作的「手孔蓋」。
Photo Credit: 見域CitiLens 孔蓋分哪些類型? 根據造型不同,分為柵狀造型,方便排水的「水溝蓋」。右上:未知功能的網狀花紋水溝蓋。
並非每個孔蓋都是「人孔蓋」的大小喔。若要讓維修人員通過,人孔蓋的大小必須大於50公分,重量大約是80-100公斤,材質大多是鑄鐵,早期的人孔蓋也可能由水泥製作。
共同管道工程規模浩大,往往造成一段城市的交通黑暗期,但完工後帶來的效益也相當可觀。到新竹市任何一條馬路上,數數上頭的孔蓋,一條十多公尺的街區道路覆蓋三、四個孔蓋實屬平常。Photo Credit: 見域CitiLens 除了埋放線路的孔蓋,一般都市規劃中大多都設有「雨水孔蓋」(上圖)。管線地下化讓管線得到保護,不易受到天災破壞,但另一方面,各種地下管線的管理,孔蓋造成的路平問題等,都有待解決。
走入騎樓 若在陽光底下走累了,不妨鑽進騎樓看看,這兒也能見到孔蓋的蹤影。孔蓋數量多,加上和路面的高度差距,常造成機車騎士的行車意外,若再碰上雨天,路面坑洞注滿雨水,馬路便危機四伏。
突然,你發現馬路上鑲著像徽章一樣的鐵蓋,一個個都有獨特的花紋。電信和電力公司的孔蓋通常搭配橫、豎交錯的紋路,而自來水和污水處理廠的孔蓋,傳統上以方塊或者輻射狀花紋裝飾。
除此之外,孔蓋中心的單位圖騰也頗具趣味,比如雨水孔蓋上方寫著「雨」字,這字的外框彎成一個圓圈,搭上中央的十字看來,還像是一把傘呢。凹凸不平的路面 如果把視野再更放大,不難發現孔蓋隱藏著「路平」危機。